原标题:
新华社上海10月15日电 题:探营进口博览会会场所在地上海青浦:这里大门常打开
新华社记者周琳、王辰阳
仔细观察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标识不难发现,其英文简称“CIIE”的两个字母“I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寓意进口博览会是世界连通中国之门、国际经贸合作之门、世界人民友谊之门。近日,记者亲临这扇“开放之门”,提前探营进口博览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的所在地——上海市青浦区,一起来看看上海对外服务“大前门”的新面貌。
处处成景扮靓进口博览会门户
墨西哥落羽杉、日本早樱、法国梧桐……进口博览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附近区域的绿化工程中,汇聚了原产于世界各地的“万国”植物品种。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设计,按照青浦区的想法,进口博览会周边的绿化工程要打造出处处成景、四季常青的效果。
不只是市容绿化的美观,博览会主会场周边区域的面貌都已焕然一新。走在与国家会展中心一路之隔的小涞港河道,水质清澈见底,河底水草曼妙摇曳。
上海市青浦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让水更清,一方面控制污水流入、加快水体流动,另一方面引入矮苦草、狐尾草、菊花草等水生植物,该河段的水体透明度已大于1.5米。
上海市青浦区副区长陈庆江介绍,该区域内的12条道路进行了路面整修,23条道路进行了立面整治,共18.38公里道路的架空线全面入地,并落实了11处专用停车场的配套保障,累计折合小车泊位1万余个。
据介绍,青浦已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综合巡查的三级巡查机制,查缺补漏,确保进口博览会区域环境的整洁、美观。围墙上垂直绿化郁郁葱葱,紫薇、盆栽三角梅及毛鹃排列点缀在墙边,“幸运四叶草”形态的绿化景观引人驻足,青浦地域形状的“彩蝶”花景点缀其中……离进口博览会不到一个月,青浦正在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四海客人。
大门常开打造产业对接平台
如今,会展经济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上海也不例外。进口博览会的会期只有6天,但是展会的溢出效应将一直延续。开放的理念将通过进口博览会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良机。
作为主办地青浦,会展经济一直是其着重发展的四大平台经济之一。上海市青浦区政协副主席顾啸流表示,将借助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在产业部署方面做到资源承接、消费承接、功能承接和主题招商。
据介绍,结合进口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的特点,青浦区计划为海内外贸易类非营利性组织或机构、国内外商贸类企业和四大联盟企业以及功能性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在开办、租赁用房和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资金支持。
目前,青浦区和国家会展中心正在共同建设进口博览会的功能型服务平台——“海外贸易组织办公平台”,将为海内外贸易机构、组织、重点企业等提供空间支持、公共配套便利和综合资讯服务。上海市商务委授牌的专业服务平台“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也在建设中,帮助进口博览会的“展品”变“商品”,延展成可365天发展的产业。
“希望形成国外与国内、协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兼容并济、共谋发展的产业大平台。”上海市青浦区区长夏科家说。
走向上海对外服务“大前门”
其实,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首先受益的,就是长三角地区。青浦背靠虹桥综合枢纽,面向苏浙广阔腹地,是上海唯一一个同时接壤江苏和浙江的行政区,是沪苏、沪杭、沪皖南等多条发展带的交会点。深度融入长三角,打破“边界效应”,一直是青浦的主动选择。
今年来,长三角借力进口博览会加强合作。5月23日,上海青浦与浙江省嘉兴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的西大门和浙江的北大门“联姻”;前不久,青浦与江苏省苏州市签署区域联动发展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域合作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呈现融合态势,更为居民带来更多的民生福利。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从原来的浅层一体化向深层一体化发展,进口博览会将成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青浦成为落地的“最佳窗口”。
例如,江浙沪皖企业积极对接博览会有利于引导当地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紧跟全球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引进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当地进一步扩大进口,进而实现更大的对外开放。
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青浦将紧紧抓住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中国全球采购的桥头堡、区域协同创新的主阵地、上海对外服务的大前门、江南文化发展的示范区,立志建成更高能级的上海之门。